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二环西路

中式快餐如何破局?看超意兴用一道把子肉撑起 600 家直营门店
中式快餐被视为潜力巨大却竞争激烈的市场,但真正能做到规模化并长期稳健发展的企业并不多。超意兴快餐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:28 年来深耕山东,一道“把子肉”撬动本地市场,并已开设了 600 家门店。让人好奇的是,它如何走出扩张瓶颈,抓住“人均 12 元”这条细分赛道?
祖孙四代:百年传承的基石
1912 年,“正泰恒饭铺”在济南打下根基,后由张靖之的父亲在 1993 年创立“超意兴”品牌。积淀多年的“把子肉”秘方,为该企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产品壁垒,同时也成为日后连锁复制的核心卖点。
回归原点:以把子肉为核心,集中产品发力
曾经,超意兴尝试过增设砂锅、烧烤、石锅菜等多类 SKU,结果库存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,还影响了顾客对品牌的认知。后来,他们重新聚焦“把子肉+简易配菜”的模式,并将 SKU 控制在 20 个以内,大幅提升出品效率,也让消费者印象更加集中。
供应链变革:中央厨房四次升级 + 区域辐射
为满足更多门店的需求,超意兴对中央厨房进行多次迭代,从人工切片转向德国自动切肉机,并自研卤制线,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设备结合,产能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。选址方面,则在以济南为核心的“一小时城市圈”内快速布局,对周边城市进行精准辐射。
强化人才:合伙人机制与月度绩效挂钩
餐饮企业发展常遇到“用人荒”。超意兴通过“店长合伙制”,规定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并取得技工、主管等资格后,可投资入股新店。门店采取“全年营业额倒推法”分配绩效,不仅确保经营目标清晰,也让员工与公司同向发力。
做“别人瞧不上的生意”:免费粥与极致服务
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,超意兴仍坚持让把子肉保持高品质的冷鲜肉原料,并给顾客免费供应玉米粥。对外人来看,这或许是一笔不小的投入,但正是这些细节,最终树立了“老百姓饭堂”的形象。从张靖之的视角,这些“小事”恰恰构成了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。
得益于聚焦单品、供应链升级、合理激励和体贴服务,超意兴在日趋拥挤的中式快餐赛道里,打下了牢固的市场根基。或许,这家起步于济南的企业并不能一蹴而就地实现全国扩张,但正如张靖之所说:只要一直做“别人瞧不上的生意”,就有机会成就“别人做不成的事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