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二环西路

我见证的超意兴:一块把子肉如何传承百年,又焕发新生
文章讲述了超意兴的成长历程,如何从一家小餐馆发展为知名的连锁快餐品牌。特别是如何传承百年正泰恒的“把子肉”秘方,并融入现代化管理与技术,不断创新,走向全国,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成功范例。
一、雨布棚的影子:百年前正泰恒合计
1904 年,胶济铁路连通,济南商埠区迎来繁华。到 1912 年农历 11 月 11 日,一间名为“正泰恒合计”的饭铺扎根在这儿,主营肉食与米饭。哪怕后来经历公私合营、“文革”动荡等历史波折,家族手艺仍在张延新和张超父子手中保留下来。当我翻看旧资料时,看到那个雨布棚的描述,就仿佛看到老济南熙攘人潮中,那一口大米干饭和把子肉曾何其温暖。
二、从小餐馆到连锁帝国:张超的“新”想法
1993 年,24 岁的张超注册了“超意兴”,别看店面小,名字却很响亮。几次打交道下来,我发现他很有思想:说做就做,拿着祖传的“把子肉秘方”想要搞连锁快餐,在当时可算大胆。 随着营收稳定增长,他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团队,注册“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”,在城区新建了 2 处主食加工配送中心,600 多家直营店,200 部早餐车,这种规模化扩张速度,当年可谓少见。
三、不忘初心:把子肉的“醇厚余香”
无论门店如何扩大,张超一直强调要守住“原汁原味”。他曾说:“肥而不腻、瘦而不柴,这才是把子肉该有的模样。”确实,吃过很多家店的同类菜品,总觉得超意兴的口感更有层次。 后来我了解到,他们选用双汇、维尔康等大品牌猪肉,东北大米、河南玉米,当外界食材价格飞涨时,他们也在尽量控制最终售价,用 4.5 元到 5 元就能吃到扎实的把子肉块。“百姓的家厨房”,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实打实的做法。
四、用“新”思路武装百年老店:中央厨房与标准化
跟张超聊天时,我最惊叹的是他对“创新”的投入。企业逐渐建立现代化生产线,引进德国进口设备,让每块把子肉重量误差不超过 3 克。一次我参观他们的加工车间:工人配合设备,清洁、切割、焖制、冷链配送,一气呵成。 “这是老字号跟得上时代的秘诀。”张超笑言,“只有保持流程标准化,才能把这口老济南味道稳定地带到更多地方。”短短数年,超意兴的覆盖范围扩展到淄博、德州、泰安、聊城、莱芜等城市,一举成为本土大众餐饮连锁的代表之一。
五、不惧未来:让老济南风味走得更远
看着如今数百家超意兴门店遍布城市,我感慨万千。从当年火车站小店,到如今的食品生产、快餐经营、营养餐配送一体化,仅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。张超也曾告诉我,下一步的目标是覆盖整个山东,乃至走出省门。“把百年传承的‘好米干饭把子肉’带到全国去,这是我们下一阶段的梦想。” 我想,这些年,在中式快餐竞争白热化的时代,超意兴能突出重围,靠的不仅是家族秘方,更是永不止步的“用新”。以不变的初心对待食材与口味,却又